杨旭东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光伏行业成为最受关注的朝阳产业之一。
能源电网部门负责运营和开发电力和天然气网络的约翰内斯布鲁恩(JohannesBruun)称,2022年4月和5月也出现了异常大量的太阳能发电。7月11日由于春季和初夏日照时间较长,2022年丹麦约有11.5万个光伏系统处于运转状态,6月共生产了307吉瓦时的电力,这是迄今为止一个月内最高的太阳能发电量,相当于丹麦总用电量的11%。
他说,有两个因素促成了创纪录的太阳能发电,一是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二是丹麦的私人和大型项目都在不断安装更多的太阳能电池板7月11日由于春季和初夏日照时间较长,2022年丹麦约有11.5万个光伏系统处于运转状态,6月共生产了307吉瓦时的电力,这是迄今为止一个月内最高的太阳能发电量,相当于丹麦总用电量的11%。他说,有两个因素促成了创纪录的太阳能发电,一是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二是丹麦的私人和大型项目都在不断安装更多的太阳能电池板。能源电网部门负责运营和开发电力和天然气网络的约翰内斯布鲁恩(JohannesBruun)称,2022年4月和5月也出现了异常大量的太阳能发电作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秉承稳健可靠、科技引领的品牌定位,始终保持公司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高强度的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力促降本增效,推动光伏成为可负担的清洁能源,助力全球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7月12日,财富中文网发布2022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隆基绿能位列第168位,较去年上升42位。2021年,隆基实现营业收入809.3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86亿元,保持稳定增长。总体规划建设35万吨/年工业硅、30万吨/年多晶硅、50GW拉晶切片、30GW电池组件生产装置,以及配套15GW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电站。
不知不觉,更多企业开始以变应变,以赢得跨界先机,一场比拼速度与眼光的跨界竞争似乎悄然开启,这场攻守之战,值得拭目以待。在新势力不断涌入的形势之下,光伏企业为保持市场竞争力,也开始寻求多元化契机。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有企业大手笔高调踏入光伏产业,豪横布局光伏全产业链。2022年开年至今,索比光伏网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有不少于50家企业跨界布局光伏。
多晶硅、异质结实火江苏阳光、宝丰大手笔投资全产业链对于新进企业来说,供应紧缺的多晶硅,以及异质结、钙钛矿等新兴技术路线显然更有吸引力。不难发现的是,更多企业开始选择跨界合作的形式入局光伏。
江苏阳光表示,拟在包头市投资建设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包括建设10万吨多晶硅、10GW单晶拉棒(包括切片)、10GW电池片及组件项目,同时建设10GW光伏电站项目,总投资(不含电站)约200亿元。其中,振华重工、润农节水、拓普集团、全筑股份、长园集团、悦达投资、海尔集团、湖南发展、华孚时尚、亚通股份等企业通过设立子公司,开展光伏项目投资建设。以跨界光伏的企业为例,多数建筑相关企业跨界布局选择分布式光伏、BIPV、电站;化工企业多选择布局多晶硅。其次,策略、时机、技术、资金也是缺一不可。
跨界的背后,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新增投资企业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其是一家光伏材料制造商,专注于下一代钙钛矿太阳能组件的研发、生产;水发能源集团拟在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5GW异质结光伏电池片、5GW电池组件生产线和3GW集中式光伏电站配套建设;韩国造船集团现代重工旗下的现代能源解决方案公司表示,将与光伏生产设备供应商Jusung Engineering合作开发串联异质结太阳能组件;比亚迪入股金石能源;天宸股份与华晟新能源合资设立太阳能异质结组件公司,共同开发和拓展太阳能异质结组件及下游应用市场。30企跨界布局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仍是重头戏据统计,2022年来以下30家企业先后跨界光伏行业,布局投资建设光伏电站,有超20家企业选择进军分布式光伏。其中,中国石化扬子石化公司首次成功生产出EVA热熔胶料新品UE 2815GA,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合格。
此外,腾讯、京东等熟知企业,宜家、美的、海尔、TCL等家电家居企业,吉利、比亚迪等汽车企业,上峰水泥、海螺水泥、塔牌集团等水泥企业也纷纷扎堆入局光伏。美的与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储能系统、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及综合能源利用领域;皇氏集团与华能新能源合资成立北海皇氏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10GW高效光伏组件制造项目、就光伏+牧场 展开合作;垒知集团与云南新华水利水电投资有限公司开发新能源,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分布式光伏发电、集中式光伏发电等项目,合作规模预计达1GW;海马汽车与三峡海南投资共同开发分布式光伏、氢能等项目;中储股份与中国电建在分布式光伏、物资供应、物流园区开发等方面积极寻求合作空间;立方数科与三峡电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以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农村户用光伏、BIPV等光伏发电及新能源多方面应用为突破口,进行新能源项目开发;中国燃气与国家电投集团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小规模清洁能源项目、县域市场、大用户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氢能、储能电站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宝鹰股份与亿晶光电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地面光伏电站或储能等新能源项目领域进行合作开发、建设或推广应用,在光伏建筑一体化、零碳建筑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研发,搭建相关研发平台,在绿色建筑材料、智能电网、微电网相关领域开展研发工作;上峰水泥与阳光新能源、合肥凭新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布局光伏发电、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光伏行业炙手可热,跨界到光伏行业的企业数不胜数。吉利投资228亿在谷城建设专业化硅产业园区。
2021年,光伏玻璃、异质结、分布式光伏成为跨界光伏的重点布局领域。其中跨界多晶硅的企业普遍资金雄厚,跨界投资金额最高。其中不乏美的、TCL、海尔集团、道达尔等大众熟知企业,还有水发能源集团、湖南发展等清洁能源企业,拓普集团、海马汽车、绿亮集团等汽车、电动车企业,全筑股份、宏润建设、垒知集团、宝鹰股份等建筑行业企业。5月21日,吉利谷城硅谷一期多晶硅项目正式投产;合盛硅业拟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硅基新材料产业一体化项目(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投资建设,项目预估总投资175亿元;其亚集团拟投资80亿建设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清电能源集团将于新疆哈密市打造光伏硅基示范产业园,整体规划为:年产40万吨工业硅、20万吨多晶硅、60GW单晶硅拉棒切片。此外,还有企业硬核布局光伏全产业链作为国内早期大规模布局光伏异质结的企业之一,山煤国际的10GW异质结项目却接连延缓。
从影响异质结电池产品质量及成本两个方面,目前对于异质结生产工艺的镀层顺序、微晶化处理、栅线技术等方面存在不同技术路线选择,各种技术路线对于实际生产及产品的真实反馈依然较少。据2021年9月份的公开回应指出,过去的半年内,异质结电池生产从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到电池效率均发生较大变化,电池效率也不断刷新,与公司项目立项初期的情况有了较大提升。
基于以上情况,公司本着对股东负责的态度,公司对项目推进持谨慎态度,已邀请行业专家对项目进行再次论证,根据论证情况推进项目。就早期进展情况看,公司异质结项目建设其实颇为顺利,而进入到2021年二季度开始,随着异质结概念迎来产业和资本的火热关注,引爆全产业,各类技术路线及生产工艺进展迅速,电池效率也先后打破新纪录,在该期间,山煤国际却并未再公开异质结项目进展,直到2021年9月份,公司才公开回应投资者关于异质结项目进展提问。
而时至今日,山煤国际的异质结项目仍未投产,据今日的公开回应指出,由于目前异质结生产设备已进入迭代升级阶段,与项目立项初期有了很大的改变,本着对投资者谨慎负责态度,报告期内公司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技术路线重新进行了论证,没有对项目主体进行大规模投入。6月13日,据山煤国际最新的公开回应,因异质结产业链技术迭代升级较快,异质结生产设备已进入迭代升级阶段,与项目立项初期有了很大的改变,公司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技术路线重新进行了论证,暂未对项目主体进行大规模投入。
据悉,山煤国际早在2020年8月份就宣布拟设立合资公司31.9亿元投建10GW高效异质结电池项目,一期项目建设规模3GW;随后11月份又宣布完成一期项目建设用地摘牌,并表示已经开始着手设备厂商的招标工作;再到2021年2月份,公司表示已着手安排设备选型、招标、商务谈判等相关具体工作。从山煤国际异质结项目规划至今的近2年时间内,也见证了异质结技术从引爆市场到走向成熟的过程。而今年以来异质结技术路线已经取得了统一的认知,各配套产业链及技术工艺与一年前相比均已取得了极大进步,并迎来了多家项目量产投建,从国内多家GW级异质结项目的迅速建设及量产,也反映出在异质结技术及配套产业链的不断成熟下,其优良效益已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充足的信心。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山煤国际异质结项目尽管建设较早,却至今未开启正式投产,而反观国内其他异质结项目,去年和今年已经有多家异质结项目开启建设,其中更有量产项目开启了生产销售。
同时,随着国内各大厂商对异质结生产设备技术的持续深耕,异质结生产设备已进入迭代升级的阶段据2021年9月份的公开回应指出,过去的半年内,异质结电池生产从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到电池效率均发生较大变化,电池效率也不断刷新,与公司项目立项初期的情况有了较大提升。
基于以上情况,公司本着对股东负责的态度,公司对项目推进持谨慎态度,已邀请行业专家对项目进行再次论证,根据论证情况推进项目。作为国内早期大规模布局光伏异质结的企业之一,山煤国际的10GW异质结项目却接连延缓。
同时,随着国内各大厂商对异质结生产设备技术的持续深耕,异质结生产设备已进入迭代升级的阶段。从影响异质结电池产品质量及成本两个方面,目前对于异质结生产工艺的镀层顺序、微晶化处理、栅线技术等方面存在不同技术路线选择,各种技术路线对于实际生产及产品的真实反馈依然较少。
而今年以来异质结技术路线已经取得了统一的认知,各配套产业链及技术工艺与一年前相比均已取得了极大进步,并迎来了多家项目量产投建,从国内多家GW级异质结项目的迅速建设及量产,也反映出在异质结技术及配套产业链的不断成熟下,其优良效益已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充足的信心。6月13日,据山煤国际最新的公开回应,因异质结产业链技术迭代升级较快,异质结生产设备已进入迭代升级阶段,与项目立项初期有了很大的改变,公司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技术路线重新进行了论证,暂未对项目主体进行大规模投入。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山煤国际异质结项目尽管建设较早,却至今未开启正式投产,而反观国内其他异质结项目,去年和今年已经有多家异质结项目开启建设,其中更有量产项目开启了生产销售。就早期进展情况看,公司异质结项目建设其实颇为顺利,而进入到2021年二季度开始,随着异质结概念迎来产业和资本的火热关注,引爆全产业,各类技术路线及生产工艺进展迅速,电池效率也先后打破新纪录,在该期间,山煤国际却并未再公开异质结项目进展,直到2021年9月份,公司才公开回应投资者关于异质结项目进展提问。
从山煤国际异质结项目规划至今的近2年时间内,也见证了异质结技术从引爆市场到走向成熟的过程。据悉,山煤国际早在2020年8月份就宣布拟设立合资公司31.9亿元投建10GW高效异质结电池项目,一期项目建设规模3GW;随后11月份又宣布完成一期项目建设用地摘牌,并表示已经开始着手设备厂商的招标工作;再到2021年2月份,公司表示已着手安排设备选型、招标、商务谈判等相关具体工作。
而时至今日,山煤国际的异质结项目仍未投产,据今日的公开回应指出,由于目前异质结生产设备已进入迭代升级阶段,与项目立项初期有了很大的改变,本着对投资者谨慎负责态度,报告期内公司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技术路线重新进行了论证,没有对项目主体进行大规模投入正泰安能直面挑战,争做先行者,积极进行资产化探索,夯实运维压舱石,提升行业发展新效能。
晶科科技、隆基绿能、晶澳太阳能等多家光伏行业巨头入场。角色定位清晰,与国央企优势领域精准互补,互惠共赢。